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一百六十六章三顾茅庐  (第1/1页)
    第一百六十六章 三顾茅庐    议会制怎么都是比帝王制科学先进的一种社会制度。    三国时代是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,要在封建社会实行完整议会制,其实只能是一种理想。    议会制是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碰撞下的产物。    要在三国时代推行议会制,不可能象后世那样完善和成熟。    我所推行的议会制,只是想通过一种特殊的体制,达到让各方势力相互制约的目的。    和平,不一定非得等到鱼死网破之后才能实现。    战争,不一定非得消灭敌对势力之后才能终结。    孙权和刘表,他们两人有家仇,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,进行决斗。    何必拿手下士兵的性命当儿戏,拼来杀去?    战争就是他们这些蔑视士兵生命的统治者所发动的。    当然他们发动战争的原因,还有很多很多。    比如说粮草太少,地盘太小,士兵太少等等。    如果他们发动战争是为了抵抗外族入侵,那么这场战争是正义而伟大的。    可是这场战争若是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,为了自己的野心发动的,那么他们就是国家的罪人。    中国永远不需要这样的战争,不管他们有着什么样冠冕堂皇的借口。    曹cao一直打着平定天下的旗号,以汉室的救世主自称。    可是他做了什么?不说他发动战争,死在战场上的士兵有多少,光是他下令屠城,恶意残杀的平民就超过了百万人。    这是一个英雄应该做的事吗?    三国有得是英雄豪杰,可是曹cao不能算作一个。    我们各方势力之主,在洛阳发表了联合声明,正式通告天下,组成一个议会制的新朝廷。    中华大地第一次出现了和平的希望。    现在只剩下曹cao了,他孤立在我们议会体制之外,没有任何的明确表示。    从心底,我希望曹cao看淡权利,放弃武力顽抗,加入我们议会制的新朝廷。    可是他令我失望了。    曹cao是管理国家的能臣,这是不容置疑的,他所实行的一些政策,一直是被后人所称道的。    如果他能加入新朝廷,安心治理许都和兖州,那么就是天下之幸,百姓之福。    可惜他的目标是统一天下,而不是担当造福一方的封疆大吏。    各方势力之主,已经返回了各自的领地,相互之间不再发动战争。    他们开始适应议会制管理下的国家。    曹cao一直没有任何动静,我们摸不准他的心思。    我没有采取极端的手段,盼望曹cao有一天可以自我醒悟,不再执迷不悟。    时光流逝,这一年在暂时的和平中,进入了冬季。    我又一次的站在了虎牢关的关墙上。    望着关外飘落的大雪,我记起了曾经的那一句“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尽折腰。”    美好江山,如果再没有流血牺牲该有多好!    我所做的一切,究竟是对还是错?是好还是不好?我不知道。    我只知道,我这么做可以让天下少死很多人,可以让百姓远离战争的残害。    只要有陷阵营存在一天,应该就能保证议会制度在三国时代的顺利执行。    当我将《霸天决》传给高顺的那一天,就准备让陷阵营成为三国时代的定国神针。    一千名陷阵营士兵,就是一千名吕布。    如果说这个时代,一名绝世武将就能左右战局的走向,那么一千名绝世武将就能决定一切。    可是,靠这种极端的武力,控制国家的走向,毕竟只是权宜之计。    有一天,陷阵营的士兵老去,他们骑不得马了,他们还能成为定国神针吗?    我并不准备将《霸天决》永久的流传下去,没有我的控制,那很危险。    要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,还得从体制入手。    首先,我必须让我们的势力强大起来,强大到足以左右国家的走向。    其次,我必须让我们的政体永远的维持新型的体制,维护议会制。    我得为我们的未来做些准备了。    我从洛阳出发,前往隆中,去请三国时代最著名的一位英杰。    跟在我身边的是徐庶和庞统。    隆中有一处卧龙岗,高岗枕流水,流水盘山间。    山间有一柴门半掩的茅庐,炊烟徐徐。    到了茅庐前,我下了赤兔马,上前拍门。    一名稚童出来问询,我抱拳答道:“温侯吕布特来拜会诸葛先生,请代为通报。”    小童摇摇头,说道:“我家先生不在。”    后面的徐庶和庞统走了过来,小童一见,眉开眼笑,喊道:“徐叔叔,庞叔叔,你们来了!”    徐庶问他:“你家先生哪去啦?”    小童微微蹙眉,说道:“我也不知道,先生一早就出门了,没说去哪,只说若有客人,请其改日来访。”    庞统问道:“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吗?”    小童摇头,说道:“不知道,有时候先生出门都得两三天。”    徐庶和庞统都望着我,看我的意思。    扑了个空,我心里早有准备。    历史上,刘备三顾茅庐才见到了诸葛亮。    那不是刘备运气不好,而是诸葛亮能掐会算,知道刘备要去,故意躲起来,考验刘备的。    我来了,他多半也是要考验我的。    我向徐庶和庞统招招手,示意他们和我先回去等待。    三顾茅庐,恐怕我还得来两次。    过了数日,我们又前往卧龙岗,这一次碰上了诸葛亮的弟弟,诸葛均。    一阵攀谈之后,得知诸葛亮远游未归,还是不在。    我们又回去等待,临走庞统拉着诸葛均的手,小声的吩咐:“让你哥哥别躲了,再躲我们就不来了。”    又过了数日,我们再次前往卧龙岗,我心想,这回应该能见到这位闻名千古的卧龙先生了吧!    到了茅庐前,见到小童在柴门外等待。    我微笑的上前问道:“是不是你家先生让你出来迎接我们的呀?”    小童纳闷的摇摇头,说道:“我家先生出门和黄家大小姐约会去了,我只是出来看看天气,是不是要下雪了。”    郁闷,这回竟然还是见不到诸葛亮。    我不死心的又问小童:“你家先生有没有说过什么时候回来?”    小童答道:“那要看黄家大小姐意思。”精彩无限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